伊隆·馬斯克

伊隆·馬斯克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3年7月7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 page}}標籤。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2025年的馬斯克總統高級顧問兼掌政府效率部任期2025年1月20日—2025年5月30日總統唐納·川普前任職務創立繼任職務取消

個人資料出生 (1971-06-28) 1971年6月28日(54歲)南非德蘭士瓦省比勒陀利亞公民權南非(1971年起)加拿大(1989年起)美國(2002年起)政黨美國黨(2025年至今)配偶賈斯汀·馬斯克(2000年結婚—2008年離婚)妲露拉·萊莉(2010年結婚—2012年離婚)​(2013年復婚—2016年離婚)伴侶格萊姆斯(2018年-2021年)[1]兒女14名[2][註 1]親屬托斯卡·馬斯克(英語:Tosca Musk)(妹妹)金巴爾·馬斯克(弟弟)林登·里夫(英語:Lyndon Rive)(表弟)母校比勒陀利亞大學女王大學(1990年-1992年,轉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理學士、文學士)史丹佛大學(博士班輟學)職業

SpaceX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首席工程師

特斯拉執行長、產品設計師、前董事長

Twitter(X)唯一持有者

X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xAI創始人

Musk Foundation董事長

無聊公司創始人

Neuralink、OpenAI、Zip2聯合創始人

簽名

本條目是埃隆·馬斯克系列的其中一部份

個人相關

獎項和榮譽

個人觀點(英語:Views of Elon Musk)

馬斯克家族(英語:Musk Family)

經商歷史(英語:Business career of Elon Musk)

商業關聯

Zip2

X.com

PayPal

SpaceX

星鏈

特斯拉

特斯拉能源(英語:Tesla Energy)

爭議(英語:Criticism of Tesla, Inc.)

OpenAI

Neuralink

無聊公司

xAI

Grok

X(前Twitter)

收購推特案

政治相關

美國PAC(英語:America PAC)

美國黨

政府效率部

手勢爭議

反對抗議(英語:Protests against Elon Musk)

破壞潮

下架

特朗普—馬斯克對峙

其它條目

鑽洞試驗隧道

超迴路列車

太空特斯拉Roadster

TSLAQ(英語:TSLAQ)

流行文化(英語:Elon Musk in popular culture)

埃隆·馬斯克傳(英語: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荒唐(英語:Ludicrous: The Unvarnished Story of Tesla Motors)

權力遊戲(英語:Power Play: Tesla, Elon Musk, and the Bet of the Century)

內部使用(英語:Members Only (South Park))

變奏曲(英語:The Platonic Permutation)

墜落地球(英語:The Musk Who Fell to Earth)

閱論編

埃隆·里夫·馬斯克(英語:Elon Reeve Musk /ˈiːlɔːn/;1971年6月28日—),漢名馬誼郎[註 2],世界首富、商業大亨、英國皇家學會會士[註 3]、美國工程院院士[6]。他是SpaceX的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首席工程師,特斯拉投資人、執行長、產品設計師、前董事長,無聊公司創始人,Neuralink、OpenAI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X公司的首席技術官、董事長。2022年馬斯克以2190億美元財富成為世界首富。[7]

馬斯克在南非德蘭士瓦省比勒陀利亞長大,曾短暫就讀於比勒陀利亞大學,後於18歲移居加拿大就讀女王大學。兩年後,他轉學到賓夕法尼亞大學,並獲得經濟學、物理學的學士學位。1995年,他搬到加利福尼亞州並就讀於史丹佛大學,而後決定從商。他與弟弟金巴爾共同創辦了網路軟體公司Zip2。1999年,康柏公司以3.07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初創企業。同年,馬斯克聯合創辦了線上銀行X.com。2000年,該公司與Confinity(英語:Confinity)合併為PayPal。2002年,EBay以15億美元買下PayPal。

2002年,馬斯克創辦SpaceX,並擔任董事長、執行長、技術長,該公司主要負責太空運輸、航太製造。2004年,他加入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並擔任董事長與產品設計師,2008年兼任執行長。2006年,他協助創立太陽能服務公司SolarCity,該公司後成為特斯拉子公司特斯拉能源(英語:Tesla Energy)。2015年,他聯合創辦了非營利公司OpenAI,用於研究和推動友善人工智慧(英語:Friendl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6年,他聯合創辦了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該公司專注於開發腦機接口。同年,他成立了無聊隧道施工公司,用於研發超迴路列車。[註 4]2022年10月27日,馬斯克以440億美元收購社交平台Twitter,日後改組為X。2021年10月,美國商業雜誌《富比士》宣布馬斯克財富達到2700億美元,成為該雜誌統計史上最富有的人[8]。2024年11月,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宣布委任馬斯克為總統高級顧問,領導新創立的政府效率部。[9]

馬斯克被認為曾發表一些誤導性或違背科學的言論以及傳播關於COVID-19的錯誤資訊而受到批評。此外,馬斯克在人工智能、加密貨幣、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觀點亦受到部分專家的批評。

早年[編輯]

童年與家庭[編輯]

伊隆·馬斯克生於1971年6月28日的南非比勒陀利亞,[10]有英國與德國血統。[11][12]母親梅耶·馬斯克(本姓霍爾德曼)生於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成長於南非,是一名模特和營養師。[13][14][15]父親埃羅爾·馬斯克是一名南非電動機械工程師,飛行員,船員,顧問和開發商。[16]馬斯克有一名弟弟金巴爾(生於1972年)和一名妹妹托斯卡(英語:Tosca Musk)(生於1974年)。[15][17]他的外祖父約書亞·海德曼是一名出生於美國的加拿大人。[18][19]馬斯克的父母於1980年離婚。兩年後,他決定跟隨父親埃羅爾在比勒陀利亞等地生活。[11]但他很快後悔,並漸漸與父親疏遠。他稱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對我施暴」(埃羅爾反駁,他只「打」了伊隆一次,「打在屁股上」)「是一個可怕的人類...幾乎一切你能想到的壞事他都做過」。[20]馬斯克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姐妹和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18][21]

在10歲左右,馬斯克開始對電腦和電子遊戲產生興趣。[22][23]後來,他得到了一台康懋達VIC-20(英語:Commodore VIC-20),並開始學習程序設計。12歲時,他用BASIC編寫了一個電子遊戲《Blastar》,並以約500美元的價格將源代碼賣給《個人電腦與辦公技術》雜誌。[24][25]他曾就讀於沃特克魯夫預備學校(英語:Waterkloof House Preparatory School)和布萊恩斯頓中學(英語:Bryanston High School),最終畢業於普勒托利亞男子中學(英語:Pretoria Boys High School)。[26]

根據其父親埃羅爾·馬斯克敘述,馬斯克小時候說話時不加掩飾,喜歡惡作劇,還經常加入與大人的對話,幼年時就計劃成為百萬富翁,但被另一個大人嘲笑。埃羅爾也回憶有一次,馬斯克向一位同學發表了關於他同學父親自殺的傷人言論,那男孩將馬斯克推下學校的樓梯,傷勢嚴重,只能住院治療。[27]

馬斯克在採訪中說到他童年時期他經常受到殘酷的霸凌,直到15歲。[28][20][29]

教育[編輯]

馬斯克畢業於南非的普勒托利亞男子高中(英語:Pretoria Boys High School)

由於從加拿大入境美國比較容易,[30]馬斯克憑藉其母為加拿大公民申請了加拿大護照。[31][32]在等待護照期間,他於比勒陀利亞大學學習了五個月,並藉此避開了南非的強制兵役。[33]1989年6月,馬斯克來到加拿大,在薩斯喀徹溫省和表親生活了一年,[34]並在農場和木材廠打零工。[35]1990年,他進入女王大學學習,並於兩年後轉學至賓夕法尼亞大學。[36][37]他於1995年畢業,並獲得了經濟學文學士和物理學理學士學位。[38][39][40]

1994年夏天,馬斯克在硅谷的兩家初創企業實習,分別是研發電解式超級電容的尖峰研究所(Pinnacle Research Institute),以及遊戲開發商火箭科學遊戲公司(英語:Rocket Science Games)。[41]他還曾向網景公司申請工作,但未得到答覆。[31]1995年,馬斯克被史丹佛大學的材料科學哲學博士課程錄取,[42]但他隨即於兩天後退學,轉而投身網際網路事業。[43]

商業經歷[編輯]

Zip2[編輯]

主條目:Zip2

外部影片連結 YouTube上的馬斯克於南加州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中談到他早期的商業經歷

1995年,在天使投資者的資助下,馬斯克、金巴爾和格雷格·庫禮成立了網路軟體公司Zip2。[20]他們將公司安置在帕羅奧圖一間租來的辦公室裏。[44]該公司為報紙出版商開發網路城市指南,包括地圖、導航和黃頁。[45]馬斯克說,在公司獲得成功之前,他買不起公寓,只能租辦公室、睡在沙發上、在基督教青年會洗澡、和弟弟共用一台電腦。據馬斯克說,「網站於白天運行,我在晚上寫代碼,一週七天,一直如此」。[44]馬斯克和他的弟弟取得了與《紐約時報》和《芝加哥論壇報》的合同[46],並說服董事會放棄與CitySearch(英語:CitySearch)合併的計劃。[47]馬斯克還曾申請擔任執行長,但被董事會阻止。[48][49]1999年2月,康柏公司以3.07億美元收購了Zip2,馬斯克因擁有7.17%的股份獲得了2200萬美元[50][51][52][53]。

2024年10月27日,《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指出,馬斯克在Zip2時的經歷實屬非法,詳見非法勞工爭議一節。

X.com和PayPal[編輯]

主條目:X.com (銀行)、PayPal和PayPal黑手黨

1999年,馬斯克聯合創辦了線上金融服務和電子郵件支付公司X.com[54],該公司是首批與聯邦保險合作的網上銀行之一。在最初的幾個月,超過20萬名用戶加入了這項服務。[55]由於投資者們認為馬斯克缺乏經驗,年底Intuit執行長比爾·哈里斯取代了馬斯克。翌年,X.com與線上銀行Confinity(英語:Confinity)合併以避免不必要的競爭。[44][56][57]Confinity由馬克斯·列夫琴和彼得·提爾創辦[58],該公司的匯款服務PayPal比X.com的更受歡迎。[52][59]在兩者合併之後,公司執行長起初由馬斯克擔任,然而馬斯克對微軟軟體的偏愛在公司內部引起爭議,並間接導致提爾辭職[60],公司在提爾走後缺乏一個有凝聚力的領導者,亦產生一些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因此董事會與2000年9月將提爾請回並開除馬斯克[61],然而馬斯克仍留在董事會並擔任顧問。[62][63]在提爾的帶領下,公司於2001年改名為PayPal並專注於PayPal服務。[63][64]2002年,EBay以15億美元收購PayPal,馬斯克作為擁有11.7%股份的第一大股東獲得了1.65億美元。[65][66]

2017年,馬斯克從PayPal手中買下域名X.com,金額未披露。[67][68]

SpaceX[編輯]

主條目:SpaceX

2010年馬斯克帶領巴拉克·奧巴馬總統等人參觀SpaceX

2002年6月,馬斯克成立了第三家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並由他兼任CEO和CTO。這是一家私人太空發射公司,目標包括月球和火星。公司以「簡單」作為火箭設計的宗旨,以此保證火箭的安全性和節約製造成本。

2005年起,SpaceX在美國國防部項目的支持下開發了「獵鷹一號」火箭,但前三次發射都以失敗告終,馬斯克也因此瀕臨破產。[69]不過2008年9月28日的第四次發射取得成功,SpaceX由此成為首個成功發射運載火箭的私營企業,公司的財務狀況開始好轉。

隨後,SpaceX獲得了NASA16億美元的合約,為NASA承擔12次太空發射任務[70]。公司重心轉移到獵鷹九號的開發上。

2012年5月22日,SpaceX發射了一枚兩級火箭,將一艘名為龍飛船的太空飛船送上太空,並於三日後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開啟了航天私營化的時代。

2015年12月21日,SpaceX在發射中成功回收了獵鷹九號的助推器,並在之後實現了其的重複使用,大幅降低了商業航天的成本。

2020年5月31日,SpaceX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兩名航天員搭載龍飛船2號,飛向國際空間站,並且成功回收一級推進器,開啟商業載人航空的時代。

2022年2月,美國工程院認為伊隆·馬斯克憑藉在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和可持續運輸和能源系統的設計、工程、製造和運營方面取得了突破,入選其為美國工程院院士[6]。

自2015年,SpaceX啟動星鏈計劃,發射大量近地軌道通訊衛星,為全球提供衛星上網等服務[71]。項目計劃耗時十年開發,總成本約為100億美元,費用涵蓋設計、建造、發射、部署等方面[72]。國際天文聯會批評星鏈計劃產生有礙觀瞻的衛星耀斑(英語:Satellite flare),且存在和太空飛船相撞的風險[73][74][75]。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馬斯克向烏克蘭提供星鏈上網設備,滿足當地的通訊需求,得到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肯定[76][77]。

2012年起,SpaceX開始開發重型運載火箭星艦,並希望由此實現殖民火星等目標,目前星艦已經取得了包括回收助推器在內的一系列成就。[78]

特斯拉汽車[編輯]

主條目:特斯拉 (公司)

2010年馬斯克察看特斯拉汽車的一個裝配展示

2010年馬斯克給加利福尼亞參議員Dianne Feinstein展示特斯拉汽車Model S

馬斯克是特斯拉汽車的合夥投資者。特斯拉汽車公司的第一款電動跑車Tesla Roadster,已在31多個國家銷售超過2300輛。特斯拉預計是在2012年6月開始其四門轎車Model S的生產,並於2012年2月9日,推出其第三款電動汽車Model X,的開拓SUV/MPV車市場。Model X定於2014年開始生產。

特斯拉還為戴姆勒Smart EV和奔馳A系提供電動動力系統,也為豐田RAV4提供電動系統,並成功讓兩家公司作為特斯拉汽車公司的長期投資者。

特斯拉是主要負責總體經營戰略,旨在向大眾市場的消費者提供負擔得起的電動汽車。截至2023年9月他在特斯拉享有12.95%的股權,價值100.66億美元。[79]

2018年8月7日,馬斯克在Twitter表示,已獲得投資支持正考慮將特斯拉私有化,估計每股420美元;消息傳出後,特斯拉股價稍為上漲,但隨後下跌。兩周後,馬斯克又放棄這個計劃,結果引來投資者不滿,向他提起訴訟。事實上馬斯克所指的「投資支持」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IF),然而馬斯克雖與沙特主權財富基金有過會面,但並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承諾。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據此認為馬斯克的聲稱「錯誤和誤導」,並於9月27日起訴馬斯克涉嫌證券欺詐,令特斯拉市值蒸發70億美元。9月29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馬斯克達成和解協議,特斯拉和馬斯克分別被罰款2千萬美元,所得款項將分配給蒙受損失的投資者,並且要求馬斯克在45天之內辭去特斯拉董事長一職[80][81],並在三年內不准予擔任董事長一職,但依然擔任CEO一職。[82]

2019年聖誕節前,特斯拉的股價衝過420,在馬斯克當初的「私有化」推文五百多天之後實現了該目標[83]。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2020年1月落成,使特斯拉成為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設立的汽車公司。2023年1月馬斯克收購Twitter後,造成特斯拉股價大幅下跌。特斯拉股東已經要求特斯拉董事會準備失去馬斯克接應計畫,特斯拉董事會亦有討論是否應該準備和維護一份「關鍵人物風險」報告。

2023年2月3日,美國陪審團裁定馬斯克和特斯拉不對誤導投資人承擔責任,詐欺罪名不成立。[84]

SolarCity[編輯]

主條目:SolarCity

馬斯克提出了SolarCity的初步概念,2008年10月成立,為公司最大股東和董事,並由他的表弟Lyndon Rive擔任CEO和聯合創始人。SolarCity是一家專門發展家用光伏發電項目的公司,位於加州福斯特城。業務太陽能板租賃、系統設計、安裝以及融資、施工監督等全面的太陽能服務。目前公司在加州、亞利桑那州和俄勒岡州的500個社區提供服務。SolarCity現為美國太陽能發電系統供應商龍頭。

SolarCity提出的租賃計劃是一個20年的計劃,就是讓房主在固定的月租費以55美元起價,沒有首付款的情況下,租賃太陽能光伏系統安裝在自己的屋頂上(SolorCity免費設計及安裝),來降低家用電力費用。

2012年,馬斯克宣布SolarCity和特斯拉汽車公司將共用電動車電池技術,以降低屋頂太陽能板對地區電網的衝擊。在2013年12月4日SolarCity宣布推出一款採用特斯拉電池技術的智慧型能源儲存系統「SolarCity DemandLogic」,能夠儲存電力來因應尖峰時段的需求、進而降低能源成本,同時還能在斷電時當備用電源。

超迴路列車[編輯]

主條目:超迴路列車

2013年8月12日,馬斯克為表達對「造價位居世界前列、速度卻排在倒數位置」的加州高鐵項目獲批准感到失望,提出一種連接洛杉磯地區和舊金山灣區的一種名為「Hyperloop」的新形交通概念;這是一個假想的亞音速浮空列車系統,由洛杉磯北部的西爾馬(英語:Sylmar, Los Angeles)起,連接到舊金山以東的海沃德,綿延約350英里(560公里),乘客理論上能在30分鐘內跨越約350英里(560公里)的距離,這甚至比商用飛機的速度更快。該系統是建議使用一個局部真空的管道系統承載膠囊型的列車,大大減低空氣阻力,所以它理論上能讓列車以相對低的功率高速行駛,有提議指出其低功率可完全依靠太陽能為系統提供動力。

如果馬斯克的建議在技術層面上可行的話,「Hyperloop」會比任何其他形式的交通工具都便宜。馬斯克聲稱這套浮空列車系統的總成本估計為60億,但是這個估計在目前還是有爭議的。

The Boring Company[編輯]

主條目:無聊公司

是由馬斯克創立的美國基礎設施和隧道建設公司,儘管項目是為城市內部交通系統而設計,但該公司表示霍桑的試驗隧道可以用於超級高鐵研發,而其在建的隧道也支持最終過渡到城際超級高鐵。

OpenAI[編輯]

主條目:OpenAI

OpenAI是一個非營利的人工智慧(AI)研究組織,目的是促進和發展友好的人工智慧,使全人類整體受益。OpenAI成立於2015年底,總部位於舊金山,組織目標是通過與其他機構和研究者的「自由合作」,向公眾開放專利和研究成果。創始人伊隆·馬斯克以及山姆·阿特曼的動機是出於對強人工智慧潛在風險的擔憂。但他已因為利基不合而退出OpenAI管理層。

2024年3月,馬斯克在舊金山的加州法院對OpenAI提起訴訟,稱其違反《反勒索及受賄組織法(英語:Racketeer Influenced and Corrupt Organizations Act)》(RICO法),數月後自動撤回;但於同年11月中旬擴大訴訟,指控微軟和OpenAI違反《反壟斷法》而要求投資者不投資包括馬斯克去年創辦的xAI公司在內的競爭對手;並向法院申請初步禁令,阻止OpenAI轉型為全營利公司。OpenAI 對此回應聲明:這已是馬斯克第四次在完全沒有依據的前提下無病呻吟[85][86]。

2024年6月10日,馬斯克稱,如果蘋果將OpenAI軟件納入作業系統,他就會基於安全理由,禁止蘋果設備進入到自己旗下的公司。[87]

xAI[編輯]

主條目:xAI

2023年7月12日,馬斯克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公司xAI,計劃與市面上的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抗衡,有消息指馬斯克已從Google和OpenAI挖走工程師[88]。

Neuralink[編輯]

主條目:Neuralink

是一個美國神經科技和腦機接口公司,由馬斯克和八名其他聯合創辦者創辦,負責研發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公司的總部在舊金山。

收購Twitter[編輯]

主條目:埃隆·馬斯克收購推特案

馬斯克是社交媒體平台Twitter(推特)的活躍用戶,坐擁粉絲1.4億[89]。2022年1月31日,馬斯克開始穩步買進推特公司的股票,同年3月14日持股達5%[90]。到4月1日,馬斯克共持有73,115,038股,占總數9.13%,價值26.4億美元,成為公司最大股東。然而馬斯克不按照美國證券法的規定在持股超5%的10日內通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91]。

2022年4月4日,馬斯克通過證券交易委員會的13G申報(英語:13G filing)披露自己決定以440億美元全資收購推特的計劃[92],當天推特股價創下2013年首次公開募股以來的最大盤中交易漲幅,漲幅在一連串的交易影響下高漲至27%[89]。外界認為馬斯克3月25日和26日發文質疑推特對言論自由的承諾[93]、透露自己計劃另立社會媒體打對手戲[94][95][96]就是在為大量持股放煙霧彈,儘管他發表相關言論的時候僅持股7.5%[90][97]。

4月4日,馬斯克與推特達成協議,同意獲任命為董事會董事、不再持有14.9%以上的股份[98][99],但馬斯克到4月9日正式任命前都沒有加入董事會[100]。4月13日,馬斯克提出以430億美元買下推特,以每股54.2美元的價格全額接管推特。在寫給推特董事會的信中,馬斯克透露計劃將公司打造成私人公司:「以目前的形式來看,(推特)既不會蓬勃發展,也不會滿足(言論自由)的社會要求[101][102][103]。」對此董事會宣布啟動毒丸計劃,單一投資者若未經董事會批准持有15%以上股份,需要承擔大幅度上升的成本[104][105]。

4月25日,消息指推特準備接受馬斯克的提議[106]。同天晚些時候,馬斯克成功結束交易,正式以約440億美元的成本獨自買下推特[107][108][109]。第二天的交易日中,特斯拉股價下跌超過1250億美元,導致馬斯克損失大約300億美元的淨資產[110][111]。

5月13日,針對有消息指出推特的日活躍用戶中存在5%是機器人賬戶[112],對此馬克斯宣布「暫時擱置」收購行動,導致推特當天股價下挫10%[113][114]。隨後,馬斯克澄清會繼續推動收購[115]。

5月25日,一名推特公司的投資者向馬斯克發起訴訟,指控他操控推特股價,為收購行動的重新談判創作條件。訴狀指出:「馬斯克不斷發表聲明、發布推文、參與讓外界對交易產生懷疑、使推特股價遭受重挫的行為,以此創造他希望用來退出交易或重新談判收購價格的籌碼。」對此,馬斯克透過推特宣布交易行動「臨時擱置」,即便訴狀稱交易合同中沒有批准馬斯克暫時擱置交易的條款。另外,訴狀顯示官司屬於代表推特全體股東發起的集體訴訟[116]。

7月8日,馬斯克表示推特嚴重違反了協議中的多項條款,決定終止收購[117][118]。

10月3日,馬斯克代表律師宣布原定計劃重啟收購[119],條件是推特須放棄官司[120]。據馬斯克律師團隊介紹,之所以重啟收購,是因為無法證明交易存在重大不利影響(英語:material adverse effect)。按照原定計劃,馬斯克和阿格拉瓦爾要分別在10月6日和10日作證[121]。馬斯克表示希望通過收購推特來打造一款名為「X」的「萬能APP」,將各種服務囊括其中[122]。

10月27日,馬斯克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Twitter Inc),並在完成交易後的第一步就是開除這家社群媒體公司數名高階主管,他曾指控推特高階主管在垃圾帳號數量上誤導他。綜合路透社及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知情人士指出,馬斯克解僱推特執行長亞格拉沃、財務長奈德·西格爾、法律事務和政策主管蓋德及總顧問艾捷特(Sean Edgett)。[123]當天推特正式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標普500指數同步摘牌,由艾奇資本(英語:Arch Capital Group)取代[124]。

12月16日,馬斯克在推特上確認了計劃推出Xmail的電子郵件服務。當時,博主@DogeDesigner在推特上爆料了Xmail的消息,稱電子郵箱賬號格式為「用戶名@x.com」。馬斯克隨後轉發並確認了這一消息,表示「是的,在要做的事情清單上」(Yeah. On the list of things to do.)。然而,他並未提及該服務的上線時間。

12月18日,馬斯克在推特發起投票以決定自己是否辭去推特首席執行官(CEO)一職,最終有1750萬人同意其辭職,占總數57.5%[125]。隨後馬斯克表示「一旦發現蠢到可以接受這份工作的人」(as soon as I find someone foolish enough to take the job)就會辭職,轉入軟件和服務器團隊[126]。2023年5月12日,馬斯克宣布即將卸任推特CEO,轉任執行董事長和首席技術官。[127]

2025年1月14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馬斯克於收購推特時未依法及時披露而以低價買數億美元股票後看漲,違反聯邦證券法而對其起訴,要求交出他不該得到的利潤,並支付民事罰款。馬斯克的律師阿利科斯·斯皮羅(Alex Spiro)稱此行動為監管機構對馬斯克持續多年的騷擾活動達到新高點,僅涉及未能提交表格的行政失誤,即使得到證實所受的處罰也只會是象徵性的[128]。

政治參與[編輯]

主條目:政府效率部

在收購推特平臺後,外界認為他並非如自己聲稱捍衛言論自由,而是為自己個人獲取了政治影響力、身份認可和權威地位以維護自己的利益,將推特平臺從一個略微偏左的平台變成一個MAGA的擴音器,並同時使用它來傳播自己的政治觀點[129][130]。在特朗普競選第二任總統期間,馬斯克向特朗普提供了大量政治捐款。至2024年11月,馬斯克向其成立支持特朗普的政治團體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英語:America PAC)(America PAC)以及RBG政治行動委員會(英語:RBG PAC)(RBG PAC)捐款達到約2.5億美元。[131][132][133]

2024年11月12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宣布將委任馬斯克與製藥公司Roivant Sciences創辦人維韋克·拉馬斯瓦米共同領導其計畫設立的政府效率部,旨在減少官僚主義、削減浪費性支出的目標,加強聯邦機構的責任感與效率[134];但在正式創立時由馬斯克一人領導,其官方身分是「特殊政府僱員(英語:Special government employee)」而非該組織的成員,並被委任為總統高級顧問[9][135]。同日,曾提出「歷史終結論」的福山發表了一篇文章向馬斯克表達對其即將從事該業務的看法,其中暗示影響政府效率的問題之一在於政府僱員數量不足而非太多。[136]在後來他進一步評述,指馬斯克籍掌控推特來傳播自身政治觀點等系列影響行動,當上了川普的左臂右膀而確保其自己的商業利益,成為「美國自產的貝盧斯科尼」般的寡頭。[129][130]

2024年12月18日凌晨,馬斯克連發70條推文抨擊衆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為保證政府保持開放直至川普新任期初期的預算案,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當選副總統JD·萬斯於當天下午晚些時候加入了馬斯克對該法案的反對。當天晚間時候,衆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表示該法案已經失效。眾議員丹·戈德曼(英語:Dan Goldman)將馬斯克比作「影子總統」,認爲他在對政府撥款「發號施令」。[137][138]經濟學家傑弗里·薩克斯則把馬斯克稱為「美國總理」。[139]有觀點認為此舉是商人參與政府預算制定工作並對此表示了擔憂,亦有看法認為這和鍍金時代的腐敗聯想到了一起。[140]

川普開啟第二次總統任期後,馬斯克參與領導政府效率部,但亦導致2025年3月以來美歐多地出現特斯拉下架運動,使特斯拉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9%,汽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0%,淨利潤同比下降71%。2025年5月20日,為回應投資者對其在政府效率部任職、分散對公司的精力的問題,馬斯克表示會大幅削減政治捐款,試圖回歸商業領域[141]。

2025年5月28日,馬斯克證實其作為特殊政府僱員的固定任期即將屆滿而準備離職,並在5月30日離開政府。[142][143][144]

2025年6月,由於不滿聯邦眾議院通過加劇聯邦政府財政赤字的大而美法案,馬斯克先是在X平台上發文表示「抱歉,我實在受不了。這項規模龐大、荒唐可笑、分贓般的國會支出法案簡直令人作嘔」。隨後,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關係急劇惡化,馬斯克批評特朗普「忘恩負義」,認為沒有自己特朗普絕對贏不了選舉;他更指控特朗普在愛潑斯坦的名單上,並暗指特朗普應被彈劾,隨後宣布開始讓為美國政府服務的龍飛船退役。[144][145][146]特朗普則回應表示馬斯克已經瘋狂,他認為馬斯克是因為大而美法案中削減了對電動汽車的補貼以及從政府效率部離職而感到不滿,並威脅終止所有與馬斯克旗下公司的政府合同和補貼。特朗著又指他無意修補這段受損的關係,兩人關係已經結束。他警告假如馬斯克敢轉而資助對立的民主黨,後果將會很嚴重。[147]6月11日,馬斯克表示自己對上週發的一些有關特朗普的帖子感到後悔。[148]

2025年6月28日,馬斯克再次批擊大而美法案,並稱如果改法案通過他可能會組建一個新政黨。[149][150]7月5日,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151]

政治立場[編輯]

在政治上,馬斯克持極右翼立場。[152]

2023年9月29日,馬斯克轉發了一段影片,影片中顯示德國人道主義組織在地中海的救援船救援難民的情況,發布者批評德國政府資助此組織把非法移民運送到義大利,並期望在移民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的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贏得選舉以阻止「歐洲的自殺」。馬斯克轉發了此推文並寫道「德國公眾意識到這一點了嗎?」德國聯邦外交部帳號立刻反擊「是的,這就是所謂的拯救生命。」馬斯克回覆他懷疑德國公眾是否贊成此行為,並補充說他認為這種海上行動有「入侵的感覺」。[153]

2023年11月17日,馬斯克在X表示「非殖民化」(呼籲非殖民化巴勒斯坦)必然意味者贊同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11月18日再次聲明「正如我本週早些時候所說,『非殖民化(巴勒斯坦)』、『從河流到海洋[註 5]』」以及類似的委婉口號必然意味著贊同種族滅絕,任何鼓吹對任何群體進行種族滅絕的人都將被暫停使用該平台[154]。」

2023年11月28日,馬斯克會晤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並表示他希望在以巴衝突結束後幫助重建加沙。[155]

2024年5月23日,馬斯克在巴黎出席科技會議時表示,他不支持美國總統拜登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徵關稅,他不贊成任何扭曲市場的措施。[156]

烏克蘭[編輯]

2022年10月3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對烏克蘭局勢提出四點和平建議的方案,由聯合國監督下在俄羅斯占領的烏克蘭地區再度舉行兼併公投;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確保向克里米亞供水;給予烏克蘭中立地位。結果民調顯示此方案的反對率接近六成,這一表態引發多位烏克蘭官員的異議[157]。後來馬斯克表示只在乎數百萬民眾的生命,並指出目前其企業SpaceX的星鏈在烏克蘭的自付費用約為8000萬美元,對俄羅斯的則是0美元[158]。馬斯克也經常發推文或迷因,指責拜登政府為烏克蘭資助過多金錢[159]。

台灣[編輯]

2022年10月初,馬斯克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台海衝突不可避免,若發生衝突會導致世界GDP損失30%,他指出為防止衝突爆發應該要把台灣變成「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由此引發爭議[160]。

台灣方面的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10月8日就此發表聲明稱,馬斯克提出「將一個民主國家變成另一個專制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建議」,「台灣或任何國家人民都不會接受」[161]。民進黨發言人黃彩玲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拒絕了馬斯克有關設立「台灣特別行政區」的建議[162]。中華民國軍方表示以後不會購買特斯拉電動車。[163]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則對馬斯克的建議出現了先消極應對再歡迎的轉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10月8日例行記者會上首次被問及馬斯克有關台灣的建議時,並沒有表明歡迎的態度,只是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無權干涉。[164]一些中國媒體以「妄議」一詞來指責馬斯克的建議。[註 6]但不久後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推特上貼文,對馬斯克的建議公開表示感謝。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10月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改變了前一天對馬斯克涉台建議的消極態度[165],表示「我們希望並樂意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士理解和支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66]

2023年9月13日,馬斯克出席播客節目「All-In Podcast」時,表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就像夏威夷州與美國的關係,而且如果武統發生,美國將很難保護台灣,而且是美國阻止了「任何形式的統一」。[167]對此,中華民國外交部在X社群上表示希望馬斯克也能請求中國共產黨對民眾開放X平台。[168][169]

俄羅斯和普京[編輯]

自2022年底以來,馬斯克一直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保持着穩定聯繫,並就個人話題、商業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話題展開交流和討論,普京曾請求馬斯克避免在台灣上空啟動星鏈服務以此向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示好[170]。

川普[編輯]

2024年11月16日,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與馬斯克和特朗普的合影。

2024年7月在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川普被暗殺未遂後,馬斯克祝福川普早日康復,並支持他競選總統。[171]8月,馬斯克和川普在X的直播中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交談,其中馬斯克建議川普成立一個政府效率委員會,他願意在其中任職。[172]川普表示他「喜歡」讓馬斯克參與其中,後來又表示他需要馬斯克的幫助來消除教育部。[172]10月5日,馬斯克在賓州巴特勒(川普暗殺未遂地點)的造勢集會上與川普一起登上舞台。[173]同月,聯邦選舉委員會的一份文件顯示,馬斯克在過去三個月內向他的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英語:America PAC)(America PAC)捐贈了近7,500萬美元;在此期間,PAC亦花費了約7,200萬美元來支持川普的競選活動。[174][175]10月19日,馬斯克在另一場他為川普舉辦的宣傳活動上宣佈,將自當天起到11月5日選舉當天每天捐出100萬美元給隨機一位在線上簽署「支持言論自由與擁槍權」請願書的搖擺州選民,被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喬什·夏皮羅質疑涉及買票賄選並認為執法部門可能需要介入調查。[176]11月4日,賓夕法尼亞州法官在選舉前夕裁定,馬斯克的抽獎活動可以持續至11月5日投票日當天。[177]整個2024年,馬斯克投入近3億美元支持特朗普及多位共和黨人的參選。[141]

個人生活[編輯]

馬斯克在2002年入籍美國。[178]2018年參與泰國睡美人洞救援行動事件中,馬斯克被一名協助救援的英國潛水員弗農·昂斯沃思在媒體上公開指責,對方稱馬斯克參與救援是「公關噱頭」,並使用侮辱性詞語攻擊馬斯克。馬斯克在推文上反擊稱其為「戀童癖男」,但隨後刪除推文。昂斯沃思後來控馬斯克惡意誹謗[80]。誹謗案於2019年12月4日在洛杉磯開庭,昂斯沃思要求賠償1.9億美元。在審判期間,馬斯克為推文再次向昂斯沃思道歉。12月6日,陪審團裁定馬斯克勝訴,他沒有觸犯任何法律,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179]。馬斯克說:「我恢復了對人類的信念。」

2020年11月18日,馬斯克及其弟弟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180]。由於馬斯克對加利福尼亞州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嚴格的防疫措施不滿以及SpaceX和特斯拉在得克薩斯州的項目進展,12月8日,馬斯克表示自己已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搬遷至得克薩斯州居住。[181]

2021年5月,馬斯克在客串主持週六夜現場節目時,自曝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182]

2021年11月2日,馬斯克在Twitter上引用相傳為曹植所作的《七步詩》。[183]

2022年7月25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2022年1月時與妻子妮可·沙納漢離婚的原因是夏娜罕與馬斯克發生外遇,導致布林與馬斯克決裂,該報道還表示馬斯克曾因此事向布林下跪請求原諒[184][185]。同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回應該傳聞時表示「此事完全是胡扯」,並表示自己昨日還與布林聚會,現在依然是布林的朋友[186]。

家庭[編輯]

參見:馬斯克家族(英語:Musk family)

觀點[編輯]

參見:埃隆·馬斯克的觀點(英語:Views of Elon Musk)

當被問及是否相信人類在向星際物種過渡時會有某種「天命」決定,而不是「僅僅是物理知識」,馬斯克回答說:

好的,我會認為有一種掌握一切智能設計的這種東西嗎?我想可能不是因為你到那時會問「大師的智慧來自哪兒?」,這是一個乞題。所以我想你可以用物理知識解答這個,它只是一些由簡單元素構成的複雜現象[187]。

馬斯克曾經說過,他不會祈禱什麼,也不會崇拜任何人,儘管他承認他曾在獵鷹1號一個重要的發射時祈禱,向「正在默默傾聽的未知實體『祈求』發射成功。」當被問及宗教與科學是否可以並存,馬斯克回答說「不可能」[188]。

隨著一些新興技術的不斷出現,馬斯克亦擔憂科技激進發展的問題,他曾呼籲政府應該針對人工智能進行立法監管,透過社會規範AI技術進步[189],並稱人工智能「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190]。

2023年6月26日,馬斯克發布推文提到「單詞「順性」(cis)或「順性別」(cisgender)[註 7]在這個平台上被視為侮辱性詞語(slur)。」[191]引起巨大爭議,產生許多關於性別認同與該單詞視是否具有意識形態或汙辱性等辯論[192],不過由於馬斯克過去的跨性別者偏見言論[193][194]與長期和歧視LGBT+的用戶互動,普遍被視為是馬斯克反跨性別的舉動[195]。

爭議[編輯]

建議維基百科改名[編輯]

2023年10月22日,馬斯克在X平台發布多則貼文談及維基百科正呼籲捐款,並稱如果Wikipedia(維基百科)改名為「Dickipedia」(雞基百科[註 8]),會捐款給維基媒體基金會十億美元[196],並質疑「為何維基媒體基金會想要如此多的錢」。[197]

反猶言論[編輯]

2023年11月16日,X平台上的一篇貼文稱,猶太人「一直在仇恨白人」,而且試圖大取代[198]。馬斯克及後在有關貼文留言稱「你已經說了真正的真相」。該回應被指支持反猶太主義陰謀論,而發表之際正發生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美國白宮譴責有關言論,稱「不可接受」。[199]包括康卡斯特、歐盟委員會、蘋果公司、迪士尼和電影工作室獅門在內的多家廣告商表示,將不會在X平台上投放廣告[200]。兩天後馬斯克在推廣X的會員服務Premium+時稱「許多最大的廣告商是言論自由的最大壓迫者[註 9][202]」。

非法勞工爭議[編輯]

在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馬斯克以全力支持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並強烈反對非法移民而聞名。惟2024年10月27日,《華盛頓郵報》透露馬斯克被曝光他原來是從南非通過學生簽證才得以在美國留學,但他在1995年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後,其在沒有政府批發的工作簽證下私自創辦公司並獲取收入,事實上就是非法勞工[203]。總統拜登以此抨擊馬斯克在移民問題上立場虛偽,馬斯克本人亦是從非法勞工開始其美國職業生涯。[204]

納粹手勢爭議[編輯]

主條目:埃隆·馬斯克致敬手勢爭議

2025年1月20日,馬斯克在慶祝特朗普就職典禮的演講中,將右手放在心臟上,然後將同一隻手臂伸到他正前方的空中,而後轉身對坐在他後面的人重複這個動作。在X平台等社交媒體上,有許多人將此手勢比作納粹禮,遭到了強烈反對。馬斯克回應稱,這是一種骯髒的栽贓手段,將每個人比作是希特勒的攻擊沒有任何效果。[205]事後,Reddit有大量版塊宣佈將禁止用戶轉載X的鏈結以示抗議[206]。

政治爭議[編輯]

主條目:對埃隆·馬斯克在美國聯邦政府中所扮演角色的回應

2025年2月3日,馬斯克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資助了包括冠狀病毒在內的生物武器研究,並資助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冠狀病毒功能增強研究[207][208],稱USAID是一個「犯罪組織」,是「仇恨美國的激進左翼馬克思主義者的毒蛇窩」[209][210]。 馬斯克在推特寫道:「美國國際開發署用你們的稅款資助了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內的生物武器研發,這些武器殺害了數百萬人。」[211]

馬斯克自擔任特朗普政府的顧問以來,其因協助美國「打壓」加拿大,同時其持有加拿大國籍,被指損害加拿大的國家利益,引發民眾批評。2025年2月,加拿大國會議員查理·安格斯(英語:Charlie Angus)發起請願,要求加拿大政府撤銷馬斯克的公民身份和護照[212]。

流行文化[編輯]

電影[編輯]

《感謝你抽煙》——2005年,馬斯克擔任了諷刺電影《感謝你抽煙》的執行製片人[213]。

《鋼鐵人2》——在摩納哥賽車俱樂部裡,跟小辣椒對話完接著跟東尼對話,說「謝了,我想打造電力噴射機」,接著東尼說「那就一起合作吧」[214]。

《惱爸偏頭痛》——出現在派對上。

《全面進化》——在人工智能演講中飾演觀眾。

《殺千刀重出江湖》[2013]——片尾與男主角握手僅一句台詞

紀錄片[編輯]

《競相滅絕(英語:Racing Extinction)》——馬斯克帶領攝製組參觀特斯拉汽車製造廠。

《洪水來臨前》——馬斯克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解釋Gigafactory可以解決全球能源問題。

《回到太空(英語:Return to Space)》——馬斯克和太空探險技術公司的工程師們開始一項歷史性任務:他們要讓美國宇航局的宇航員重返國際空間站,並徹底改變太空旅行。[215]

戲劇[編輯]

《生活大爆炸》第9季第9集——在此美劇中扮演自己本身,在感恩節與主演者NASA工程師霍華德·沃洛維茲一起在收留所當志工,並邀請霍華德·沃洛維茲與他工作[216]。

《少年謝爾頓》第1季第6集——在此集片尾客串扮演自己。

《Meme Review》——與賈斯汀·羅蘭德一起為YouTube網紅PewDiePie參與Meme Review以阻止PewDiePie的直接競爭對手T-Series取替PewDiePie成爲YouTube最多訂閱者的YouTube頻道。

《瑞克和莫蒂》第4季第3集——客串配音其中角色「Elon Tusk」,也就是劇裡的多重宇宙中、嘴上長著獠牙版本的自己。

《辛普森一家》第26季第12集,馬斯克為本人配音,講述馬斯克登陸春田市的故事。

蠟像[編輯]

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在2024年4月24日宣布「被譽為改變世界的科技界重量級人物兼企業家」埃隆·馬斯克的全球首尊蠟像即將進駐。[217]

紐約杜莎夫人蠟像館已於2024年12月4日正式推出伊隆·馬斯克的蠟像,並將其納入即將推出的「未來太空間」(The Space Room)展區。[218]

註釋[編輯]

^ 其中一個孩子已過世[3]。

^ 於臺灣作為公司登記使用[4][5]。

^ 馬斯克生而為英聯邦國家乃至英聯邦王國公民,係英王臣民,因此非外籍會士。

^ 一種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系統

^ 「從河流到海洋,巴勒斯坦將自由」是親巴勒斯坦人士經常使用的口號,有些人認為這是在呼籲消滅以色列或驅逐以色列人以建立巴勒斯坦國。

^ 美國之音提到:「中共黨媒央視在新聞報道中更指責馬斯克發表不當言論,『妄議』台灣問題。」但央視在10月8日《新聞聯播》中並沒有提及,其他如新京報有提及(马斯克妄议中国台湾问题外交部回应 - 新京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但新京報現已刪除該報道。

^ 指性別認同與性別指定相符

^ 「dick」可解作陰莖

^ 值得注意的是,IBM於11月16日表示,在一份報告發現其廣告被放置在宣傳阿道夫·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內容旁邊後,該公司也立即暫停在X上投放廣告。X表示其系統不會故意將品牌廣告「積極地放在此類內容旁邊」,馬斯克了批評了IBM的這一舉動。[201]

腳註[編輯]

^ Gordon, Devin. "Infamy Is Kind Of Fun": Grimes on Music, Mars, and—Surprise!—Her Secret New Baby With Elon Musk. Vanity Fair (Condé Nast). 2022-03-10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1).

^ Flam, Charna. Elon Musk Welcomes 14th Child, His Fourth Baby with Shivon Zilis. People.com. February 28, 2025 [March 1, 2025] (英語).

^ Petter, Olivia. 'There's Not Much I Can Do': Elon Musk Admits Grimes Does Majority Of Childcare For Two-month Old Son. 獨立報. 2020-07-26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 譚偉晟. 特斯拉執行長 從地表瘋到太空的科技狂人 馬斯克. 今周刊 (今周文化事業). 2021-12-08, (1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3).

^ 台灣特斯拉汽車有限公司. FindCompany 公司登記查詢中心.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0).

^ 6.0 6.1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Elects 111 Members and 22 International Members. 美國工程院. 2022-02-09 [2022-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英語).

^ Cai, Kenrick. Elon Musk Eclipses $200 Billion To Become Richest Person In The World Again. Forbes. [2021-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8) (英語).

^ 宛然. Tesla創新高 馬斯克成《福布斯》統計史上最富有的人. 香港01. 2021-10-27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4) (中文(香港)).

^ 9.0 9.1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PDF). 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Administration: 2. [2025-02-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5-02-18) (英語).

^ Vance 2015,第23、31頁.

^ 11.0 11.1 Hall, Dana. Rocket Man: The otherworldly ambitions of Elon Musk. San Jose Mercury News. 2014-04-11 [2014-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4).

^ Elliott, Hannah. At Home With Elon Musk: The (Soon-to-Be) Bachelor Billionaire. Forbes. 2012-03-26 [2015-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7).

^ 他的傳記作者艾什莉·萬斯(英語:Ashlee Vance)接受[1]在TWiT.tv上的節目《Triangulation》的採訪(英文),由第15分鐘起討論其家庭。

^ Vargas, Chanel. 11 Things to Know About Stunning 69-Year-Old Model Maye Musk. Town & Country. 2018-03-06 [202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7).

^ 15.0 15.1 Usborne, Simon. Meet the Musks: who's who in Elon's extended family?. 衛報. 2018-02-21 [2020-03-25].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7).

^ Dolan, Kerry A. How To Raise A Billionaire: An Interview With Elon Musk's Father, Errol Musk. Forbes. [202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3).

^ The Musk of Romance. Wired. [2020-09-02]. ISSN 1059-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 18.0 18.1 Hull, Dana; May, Patrick. 2014: Rocket Man: The otherworldly ambitions of Elon Musk. The Mercury News. 2014-04-10 [202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6).

^ Keating, Joseph C. Jr. Joshua N Haldeman, DC: the Canadian Years, 1926–1950. The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Chiropractic Association. September 1995. PMC 2485067 .

^ 20.0 20.1 20.2 Strauss, Neil. Elon Musk: The Architect of Tomorrow. Rolling Stone. 2017-11-15 [2017-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 Crilly, Rob. Elon Musk's father has baby with step-daughter he has known since she was four.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8-03-25 [2018-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 Grubb, Jeff. How games helped make Elon Musk the real-life Tony Stark. VentureBeat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2015-04-07 [2019-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 Vance 2015,第38頁.

^ O'Kane, Sean. Play the PC game Elon Musk wrote as a pre-teen. The Verge (New York City: Vox). 2015-06-09 [2019-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 Belfiore 2007,第166–195頁.

^ Mak, Aaron. Elon Musk Says "Pedo Guy" Was a Common Insult in His Youth. We Checked With His Schoolmates.. Slate. 2019-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6).

^ Elon Musk's father recalls Tesla chief's 'unusual' childhood, says his son dreamt of becoming a millionaire when he was young. The Economic Times. 2022-06-02 [2023-11-19]. ISSN 0013-03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9).

^ Vance 2015,第33–34頁.

^ Vance 2015,第40–41頁.

^ Junod, Tom. Elon Musk: Triumph of His Will. Esquire. 2012-11-15 [2020-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31.0 31.1 Clifford, Catherine. Multi-billionaire Elon Musk: 'I arrived in North America at 17 with $2,000'. 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 2018-06-12 [2020-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2).

^ Vance 2015,第44頁.

^ Vance 2015,第43–44頁.

^ Vance 2015,第45頁.

^ Vance 2015,第46頁.

^ Vance 2015,第46–47頁.

^ Locke, Taylor. Elon Musk's college pal: This is what 'differentiates Elon from the rest of humanity'. 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 2019-12-20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 Hull, Dana. Timeline: Elon Musk's accomplishments. Mercury News. 2014-04-11 [2015-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0).

^ Zanerhaft, Jaron. Elon Musk: Patriarchs and Prodigies. CSQ. C-Suite Quarterly. 2013 [2015-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3).

^ Meisenzahl, Elizabeth. SpaceX, founded by Penn graduate Elon Musk, launches U.S. astronauts into space. thedp.com. [2020-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 How internships helped Elon Musk figure out his future. 2018-07-16 [2019-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8).

^ Vance 2015,第368頁.

^ Maidment, Paul. 7 college dropouts who made millions. 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 2016-03-15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5).

^ 44.0 44.1 44.2 Huddlestone, Tom Jr. Elon Musk slept on his office couch and 'showered at the YMCA' while starting his first company. CNBC. 2018-06-19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Chafkin, Max.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2007: Elon Musk. Inc. 2007-12-01 [2020-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8).

^ Zip2 Founder Launches 2nd Firm: Readies Financial Supersite. – Free Online Library. www.thefreelibrary.com. [2021-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 Kidder & Hoffman 2013,第224–228頁.

^ Cooper, Charles. CitySearch, Zip2 to merge in $300 million deal. ZDNet.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 Vance 2015,第67頁.

^ Vance 2015,第14頁.

^ Junnarkar, Sandeep. Compaq buys Zip2. CNET. 1999-02-16 [2020-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1).

^ 52.0 52.1 Hartmans, Matt Weinberger, Avery. How billionaire Tesla and SpaceX CEO Elon Musk went from getting bullied as a child to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nd provocative men in tech. Business Insider. [2020-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3).

^ Vance 2015,第109頁.

^ Vance 2015,第78頁.

^ Vance 2015,第84頁.

^ Vance 2015,第86頁.

^ Jackson 2004,第40、69、130、163頁.

^ Vance 2015,第85頁.

^ Vance 2015,第85–86頁.

^ Vance 2015,第86–87頁.

^ Vance 2015,第87–88頁.

^ The PayPal Mafia. Fortune. [2015-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3).

^ 63.0 63.1 Vance 2015,第89頁.

^ Timeline: The rise of PayPal. ft.com. [2020-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 SEC 10-K. PayPal. 200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 Vance 2015,第116頁.

^ Huang, Echo. Elon Musk bought a web domain worth millions with "sentimental value" to him. Quartz. [2020-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 Statt, Nick. Elon Musk now owns X.com, the defunct domain of his second startup. The Verge. 2017-07-10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 slevin@bakersfield.com, STEVE LEVIN Californian staff writer. Elon Musk, man behind Tesla, Paypal, speaks to packed crowd at CSUB. The Bakersfield Californian. 2013-11-06 [2025-05-14] (英語).

^ 存档副本. [2016-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2).

^ Musk shakes up SpaceX in race to make satellite launch window: sources. Reuters. 2018-10-31 [2022-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 Taking on SpaceX, Amazon to invest $10 billion in satellite broadband plan. Reuters. 2020-07-30 [2022-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 Griffin, Andrew. Elon Musk rejects criticism that his satellite fleet is dangerous. The Independent. 2021-12-30 [202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0).

^ Elon Musk rejects claims that his satellites are hogging space. BBC News. 2021-12-30 [202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 Smith, Adam. Astronomers create new global force to stop Elon Musk's internet satellites hiding killer asteroids. The Independent. 2021-02-07 [2022-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7).

^ Sheetz, Michael. Elon Musk's SpaceX sent thousands of Starlink satellite internet dishes to Ukraine, company's president says. CNBC. 2022-03-22 [202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7).

^ Saric, Ivana. Zelensky thanks Elon Musk for sending Starlink satellites to Ukraine. Axios. 2022-03-06 [2022-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2).

^ SpaceX (@SpaceX) on X. X (formerly Twitter). [202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09) (英語).

^ Sirisha Bhogaraju. Tesla Stock (NASDAQ:TSLA): Delving into the EV Giant’s Ownership Structure. Nasdaq. TipRanks. [2024-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7).

^ 80.0 80.1 大麻、诽谤、私有化:特斯拉马斯克被惩款的背后. (BBC)中文網. 2018-09-30 [2018-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中文).

^ 涉嫌证券欺诈 特斯拉CEO马斯克将辞去董事长职务. [2018-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4).

^ 陳曉莉.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與SEC和解,支付2,000萬美元罰款. ITHome.com(台灣). 2018-10-01 [2021-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中文(臺灣)).

^ Lambert, Fred. Tesla (TSLA) stock hits 'funding secured' $420 price as Elon Musk gets last laugh. Electrek. 2019-12-23 [2019-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美國英語).

^ 馬斯克詐欺官司勝訴! Tesla股價上漲直逼200美元 市值衝破6千億美元. [202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5).

^ Vanian, Jonathan; Kolodny, Lora. Elon Musk asks court to block OpenAI from converting to a for-profit. 美國紐澤西州. 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 2024-11-30 [2025-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4-01) (英語).

^ Stein, Emma. 馬斯克向法院申請初步禁令,阻止 OpenAI 轉型為全營利公司. 財經新報(TechNews) (台北市). 2024-12-02 [2025-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0) (中文(繁體)).

^ 蘋果引入ChatGPT,馬斯克放話將杜絕相關產品. etnet 經濟通. 2024-06-11 [2024-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3).

^ Elon Musk launches his own AI company to compete with ChatGPT. ABC News. 2023-07-12 [2023-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 89.0 89.1 Imbert, Fred. Twitter shares close up 27% after Elon Musk takes 9% stake in social media company. CNBC. 2022-04-04 [2022-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Twitter shares close up 27% after Elon Musk takes 9% stake in social media company

^ 90.0 90.1 Elder, Bryce. Musk and Twitter: the timeline. Financial Times. 2022-04-06 [2022-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30).

^ Elon Musk delayed filing a form and made $156 million -US. Washington Post. [2022-04-08]. ISSN 0190-8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 全球首富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推特!. [2022-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6).

^ Welch, Matt. Gatekeepers Very Afraid That Elon Musk Will Remove the Gates From Twitter. reason.com. Reason. 2022-04-14 [2022-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 Elon Musk snaps up $3bn Twitter stake. BBC News. 2022-04-04 [2022-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 Jones, Callum. Elon Musk becomes Twitter's biggest shareholder after taking 9.2% stake. The Times. [2022-04-04]. ISSN 0140-04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 Turner, Giles; Trudell, Craig. Elon Musk Takes 9.2% Stake in Twitter After Hinting at Shake-Up. Bloomberg. 2022-04-02 [2022-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 Placido, Dani Di. Twitter Users Fear The Influence Of Elon Musk. Forbes.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 Corfield, Gareth. Elon Musk to join Twitter board. The Telegraph. 2022-04-05 [2022-04-05]. ISSN 0307-12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5).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 Twitter, Inc. Form 8-K. SEC Archives.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2022-04-04 [202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1).

^ McLean, Rob. Twitter CEO: Elon Musk will not join Twitter board. CNN. 2022-04-11 [2022-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1).

^ Adler, Maxwell; Turner, Giles. Elon Musk Makes $43 Billion Unsolicited Bid to Take Twitter Private. Bloomberg.com. 2022-04-14 [2022-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 Elon Musk launches hostile takeover bid for Twitter. Agence France Presse. 2022-04-14 [2022-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gov. 2022-04-13 [2022-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 Soave, Robby. Why Does Elon Musk's Potential Twitter Takeover Scare the Media So Much?. reason.com. Reason. 2022-04-18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3).

^ Feiner, Lauren. Twitter board adopts 'poison pill' after Musk's $43 billion bid to buy company. CNBC. 2022-04-15 [2022-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7).

^ Roumeliotis, Greg. Twitter set to accept Musk's $43 billion offer. Reuters. 2022-04-25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 Stahl, George. Musk-Twitter Deal Values Company at Around $44 Billion. www.wsj.com.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 Sangal, Aditi; Chowdhury, Maureen; Wagner, Meg; Macaya, Melissa; Hayes, Mike. Elon Musk to buy Twitter. www.cnn.com. CNN. 2022-04-25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 Brodkin, Jon. It's happening: Elon Musk strikes deal to buy Twitter for $44 billion. arstechnica.com. Ars Technica. 2022-04-25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 Siddiqui, Faiz. Tesla’s value dropped Tuesday by more than double the cost of Twitter. The Washington Post. 2022-04-26 [2022-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7) (英語).

^ Gura, David. Tesla shares sink, wipe out over $125 billion in value, as Musk scores Twitter deal. NPR. 2022-04-26 [2022-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7) (英語).

^ Balu, Nivedita; Li, Kenneth. Musk says $44 bln Twitter deal on hold over fake account data. Reuters. 2022-05-13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 馬斯克暫停收購 推特股價暴跌. [2022-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 Brandom, Russell. Twitter shares plummet as Musk raises new doubts about acquisition. The Verge. 2022-05-13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 Seal, Dean; Needleman, Sarah E.; Lombardo, Cara. Elon Musk Says His $44 Billion Twitter Deal Is 'On Hol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05-13 [2022-05-13].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 Brodkin, Jon. Lawsuit: Musk manipulated Twitter stock price in attempt to renegotiate sale. Ars Technica. 2022-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6).

^ Twitter vows to sue after Elon Musk pulls out of $44 billion buyout deal. France 24. 2022-07-08 [2022-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8) (英語).

^ 王秋燕. 不想買推特了!馬斯克發四連拍梗圖回應譏諷 後續將面臨違約訴訟. 《菱傳媒》RWnews. 2022-07-12 [2022-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 Lombardo, Cara; Cimilluca, Dana. Elon Musk Proposes Closing Twitter Deal on Original Term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10-04 [2022-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 Lombardo, Cara; Cimilluca, Dana. Elon Musk Proposes Closing Twitter Deal on Original Term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10-04 [2022-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 Feely, Jef; Hammond, Ed; Wagner, Kurt. Musk Revives $44 Billion Twitter Bid, Aiming to Avoid Trial. Bloomberg News. 2022-10-04 [2022-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 Sen, Anirban; Hals, Tom. Musk reverses course, again: he's ready to buy Twitter, build 'X' app. Reuters. 2022-10-04 [2022-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 馬斯克完成440億美元收購推特交易 立即開除執行長等4高層. tw.news.yahoo.com. [2022-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7) (中文(臺灣)).

^ Arch Capital Group To Replace Twitter In S&P 500. NASDAQ. 2022-10-27 [2022-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30).

^ Musk, Elon [@elonmusk]. Should I step down as head of Twitter? I will abide by the results of this poll. (推文). 2022-12-18 [2022-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20, 2022) –透過Twitter (英語).

^ Elon Musk to quit as Twitter CEO when replacement found. BBC News. 2022-12-21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7).

^ 马斯克官宣卸任推特CEO. 新浪財經_手機新浪網. 2023-05-12 [2023-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2) (中文).

^ 馬斯克被美國證交會起訴,指控未及時披露交易訊息. 美國華盛頓特區: 美國之音. 2025-01-16 [2025-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7) (粵語).

^ 129.0 129.1 法蘭西斯·福山. Elon Musk and the Declin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Silvio Berlusconi invented the modern oligarchy. Musk is expanding it.. Persuasion. 202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04).

^ 130.0 130.1 Ari Melber talks oligarchs, trust and political science with Francis Fukuyama. MSNBC. 202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18).

^ DeBarros, Anthony. 马斯克已向其支持特朗普的委员会捐款超1亿美元.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2025-02-28] (中文(簡體)).

^ DeBarros, Sarah E. Needleman / Anthony. 马斯克已向支持特朗普的两个政治行动委员会捐款2.5亿美元.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2025-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13) (中文(簡體)).

^ Ingram, Julia; Reilly, Steve. Elon Musk spends $277 million to back Trump and Republican candidates. CBS. [202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5-15) (英語).

^ 特朗普任命馬斯克和Ramaswamy領導政府效率部 形容如曼哈頓計劃. 香港01. 2024-11-13 [2024-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4).

^ 謝宜哲. DOGE謊言被揭穿?並非貪瀆 網曝美社保有數百萬逾百歲老人帳號是因為這…. Newtalk新聞 (台北市). 2025-02-20 [2025-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1) (中文(臺灣)).

^ A Letter To Elon Musk. PERSUASION. 2024-11-12 [2024-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4).

^ Trump and Musk unleash a new kind of chaos on Washington. cnn.com. 2024-12-19 [2024-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8).

^ Rachel Looker,Max Matza. Congress in disarray and shutdown looms as Trump, Musk slam spending deal. bbc.com. December 19, 2024 [December 19,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29).

^ 高雅. 博鳌时间|杰弗里·萨克斯:马斯克是“美国的总理”. finance.sina.com.cn. 2025-03-26 [2025-04-11].

^ James Downie. Mike Johnson’s shutdown convo with Elon Musk has an ominous historical parallel. msnbc.com. December 18, 2024 [December 19,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27).

^ 141.0 141.1 大闹一场 黯然离去 马斯克官宣即将离开特朗普政府. 馬斯克_新浪財經_新浪網. 2025-05-29 [2025-05-29] (中文).

^ Megerian, Chris; Freking, Kevin. Elon Musk is leaving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fter criticizing president’s ‘big beautiful bill’. Associated Press. May 28, 2025 [May 28, 2025].

^ 白宫证实马斯克离任. 聯合早報. 2025-05-29 [2025-05-29] (中文).

^ 144.0 144.1 网上交锋升级 特朗普恫言终止合同 马斯克宣布龙飞船退役. 聯合早報. 2025-06-05 [2025-06-06] (中文).

^ 毛詠琪. 特朗普與馬斯克終究因「它」反目了? 一片看懂世紀決裂. 香港01. 2025-06-07.

^ 彻底翻脸:特朗普怒斥马斯克“疯了”.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5-06-05 [2025-06-06] (中文).

^ Brandon Drenon. 特朗普稱與馬斯克的關係已經結束. BBC中文. 2025-06-08.

^ 马斯克:对上周发的一些关于特朗普的帖子感到后悔,它们太过分了.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5-06-11 [2025-06-12] (中文).

^ “大而美”法案包含哪些内容?马斯克为何又炮轰? – DW – 2025年7月1日. dw.com. [2025-07-02] (中文).

^ 马斯克再抨击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对共和党来说是政治自杀.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5-06-29 [2025-07-02] (中文(簡體)).

^ 特朗普扬言把马斯克驱逐出美国, 马斯克成立美国新政党“美国党”.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5-07-05 [2025-07-06] (中文(簡體)).

^ Gilbert, David. The Far Right Has a New Hero: Elon Musk. Wired. February 5, 2025 [February 6, 2025]. ISSN 1059-1028 (美國英語). Fitzpatrick, Matt. The far-right is rising at a crucial time in Germany, boosted by Elon Musk. The Conversation. February 1, 2025 [February 6, 2025] (美國英語). Nietfeld, Kay. Musk doubles down on support for German far-right leader. Le Monde. January 10, 2025 [February 6, 2025] (英語). Psaropoulos, John T. Is Elon Musk a Nazi, and can he get European far-right hardliners elected?. Al Jazeera English. January 31, 2025 [February 6, 2025] (英語).

^ Press, Associated. German government rebukes Elon Musk over refugee rescue criticism. The Observer. 2023-09-30 [2023-11-19]. ISSN 0029-7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30) (英國英語).

^ Suter, Tara. Musk says anyone advocating for genocide will be removed from X following backlash. The Hill. 2023-11-18 [202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30) (美國英語).

^ 馬斯克晤內塔尼亞胡,冀以巴衝突結束後幫助重建加沙. etnet 經濟通. [202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6).

^ 馬斯克「轉軚」,反對美國向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etnet 經濟通. 2024-05-24 [2024-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20).

^ 馬斯克提和平計畫掀論戰 澤倫斯基等烏官員齊圍剿. [202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 主張烏俄和平遭抨擊?馬斯克強調支持烏克蘭:SpaceX自付8千萬美元. [202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 Elon Musk mocks Zelenskyy over calls for aid. POLITICO. 2023-10-02 [202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8) (英語).

^ 林偉帆. 馬斯克建議「台灣變中國特區!」台海開戰全球GDP掉30% 網罵翻. 三立新聞網. 2022-10-08 [2022-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中文).

^ 馬斯克建議台灣成「特別行政區」陸委會回應了 - 兩岸. 中時新聞網. 2022-10-09 [2022-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0).

^ 民进党:台湾人民无法接受马斯克言论. 聯合早報. 2022-10-09 [2022-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6).

^ 马斯克涉台建议持续发酵,台军方表示“绝不再买特斯拉”.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5).

^ 2022年10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mfa.gov.cn. [2022-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8).

^ 台湾严拒绝马斯克涉台建议 北京先冷后热态度急转. 美國之音. [2022-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2) (中文).

^ 2022年10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mfa.gov.cn. [2022-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8).

^ 馬斯克將兩岸關係比擬成美國和夏威夷: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香港01. 2023-09-14 [202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7) (中文).

^ 馬斯克又調皮了…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交部回嗆. Yahoo News. 2023-09-14 [202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6) (中文).

^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美國的夏威夷!」馬斯克談兩岸關係惹議-風傳媒. Storm.mg. 2023-09-14 [202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6) (中文).

^ Elon Musk’s Secret Conversations With Vladimir Putin. WSJ. 2024-10-25 [2024-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3) (英語).

^ Elon Musk says he 'fully' endorses Donald Trump after shots fired during campaign rally. Business Insider. [2024-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2).

^ 172.0 172.1 Hammond, Elise; Forrest, Jack; Duffy, Clare; Maruf, Ramishah; Sangal, Aditi; Radford, Antoinette. August 12, 2024, presidential campaign news. CNN Politics. 2024-08-12 [2024-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7) (英語).

^ Kinnard, Meg. Elon Musk makes his first appearance at a Trump rally and casts the election in dire terms. AP News. 2024-10-05 [2024-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6) (英語).

^ Ingram, David. Elon Musk has given nearly $75 million to his pro-Trump super PAC. NBC News. 2024-10-16 [2024-10-16] (英語).

^ McDaniel, Eric. Elon Musk has given $75 million, so far, to put Donald Trump back in the White House. NPR. 2024-10-16 [2024-10-16].

^ 馬斯克撒錢挺川普 日贈選民百萬美元遭疑賄選. 公視新聞網 PNN. 2024-10-21 (中文(臺灣)).

^ 法官裁定馬斯克百萬元抽獎可持續至大選日. 商業電台. 2024-11-05.

^ Shoichet, Catherine E. Elon Musk is one of illegal immigration's harshest critics. He once described his past immigration status as a 'gray area'. CNN. September 29, 2024 [November 19,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3, 2024).

^ Kolodny, Lora. Elon Musk found not liable in 'pedo guy' defamation trial. CNBC. 2019-12-06 [2019-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英語).

^ Tesla CEO馬斯克確認感染新冠肺炎. 頭條日報 Headline Daily. 2020-11-19 [2020-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2) (中文(香港)).

^ 马斯克:我已经搬迁到美国得克萨斯州. [2020-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Elon Musk reveals he has Asperger’s syndrome during SNL monologue. 2021-05-09 [2021-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 马斯克在推特发曹植《七步诗》. 2021-11-02 [2021-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 Glazer, Kirsten Grind and Emily. WSJ News Exclusive | Elon Musk’s Friendship With Sergey Brin Ruptured by Alleged Affair.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07-24 [2022-07-25].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7) (美國英語).

^ 郭正原. 馬斯克被爆當小王 偷吃Google創辦人妻還跪求原諒. 上報 (世代傳媒). 2022-07-25 [202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6).

^ Elon Musk. This is total bs. Sergey and I are friends and were at a party together last night!I’ve only seen Nicole twice in three years, both times with many other people around. Nothing romantic. Twitter. 2022-07-25 [202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7) (英語).

^ Going to Mars with Elon Musk. OnInnovation.com. June 2008 [2015-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Going To Ma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lt link retrieved Feb 2, 2018)

^ Elon Musk and Rainn Wilson discuss colonizing Mars, global warming, and the fear of failure. The Verge. 2013-03-19 [2015-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 埃隆·馬斯克:人工智能會威脅人類文明甚至引發戰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電子工程專輯.[2017-07-26].

^ 馬斯克:人工智能或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網.[2017-09-04].

^ @elonmusk. Repeated, targeted harassment against any account will cause the harassing accounts to receive, at minimum, temporary suspensions. The words “cis” or “cisgender” are considered slurs on this platform. (X帖子). 2023-06-21 –透過X.

^ Opinion | Elon Musk’s promise to treat ‘cis’ as a slur will provoke more extremism. MSNBC.com. 2023-06-22 [202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2) (英語).

^ Migdon, Brooke. LGBTQ+ Twitter users contemplate exit amid Elon Musk takeover. The Hill. 2022-04-25 [202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美國英語).

^ Garofoli, By Joe. Elon Musk is leaning into transphobia.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22-12-13 [202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8) (英語).

^ Elon Musk sparks backlash by claiming the word ‘cis’ is a ‘heterosexual slur’. The Independent. 2023-10-31 [202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9) (英語).

^ 雞不可失?馬斯克放話維基百科改名「雞基百科」就捐10億美元. 聯合新聞網. 2023-10-25 [202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6) (中文).

^ Elon Musk is offering $1 billion to Wikipedia, here’s why. The Times of India. 2023-10-23 [2023-11-19]. ISSN 0971-82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9).

^ 身穿防弹衣 马斯克与德国总统同日访问以色列遭哈马斯袭击地区. 圖片頻道_圖片頻道_財新網. 2023-11-28 [202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中文).

^ Montgomery, Blake. White House condemns Elon Musk’s ‘abhorrent’ antisemitic tweets. The Guardian. 2023-11-17 [2023-11-18].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3) (英國英語).

^ Elon Musk faces growing backlash over his endorsement of antisemitic X post - CBS News. CBS News. 2023-11-17 [202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1) (美國英語).

^ IBM suspends ads on X after corporate ads appeared next to pro-Nazi content. Reuters. 2023-11-17 [202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6) (英語).

^ Kolodny, Lora. Musk threatens 'thermonuclear lawsuit' against media watchdog, calls advertisers 'oppressors'. CNBC. 2023-11-18 [202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5) (英語).

^ Edward Helmore. Elon Musk worked in US illegally in 1995 after quitting school – report. The Guardian. 2024-10-26.

^ 洛奇. 馬斯克挺反移民 拜登轟虛偽:他曾在美國當黑工. 橙新聞. 2024-10-27.

^ Wright, George. Elon Musk responds to backlash over gesture at Donald Trump rally. BBC Home. 2025-01-21 [2025-01-21].

^ 社群大戰?不滿馬斯克疑行納粹禮 Reddit多個子社群禁轉X連結. Yahoo News. 2025-01-24 [2025-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6) (中文(臺灣)).

^ 资助武汉研究冠病? 马斯克痛批USAID | 精选 | 即时 | 国际 | 2025-02-08 – 光明日报. [2025-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6).

^ “事实证明这根本不是一个阴谋论”—瓦西列茨谈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025-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13).

^ 马斯克宣布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 称特朗普也同意. www.zaobao.com.sg. [202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0) (中文(簡體)).

^ 美媒称国际开发署大裁员 仅留约300员工 – DW – 2025年2月7日. dw.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13) (中文).

^ 馬斯克控美國國際開發署 「資助研究」新冠肺炎病毒. 2025-02-07 [202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7).

^ 加籍马斯克任特朗普顾问损国家利益 加拿大15万人倡撤销公民身份. std.stheadline.com. 2025-02-23 [2025-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13) (中文(香港)).

^ Ashlee Vance. 明日战士埃隆·马斯克.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202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 Elon Musk in Iron Man 2. 2012-04-02 [2014-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7).

^ 《回到太空》 | Netflix 官方网站. www.netflix.com. [2024-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18) (中文).

^ Tesla CEO Elon Musk To Appear On Upcoming Episode Of The Big Bang Theory. CBS.com. [2015-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3).

^ 科技界重量級人物 Elon Musk 全球首尊蠟像霸氣登陸香港 與山頂纜車攜手呈獻「早晨優惠」邂逅知名企業家. 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2025-07-12] (中文(繁體)).

^ 杜莎夫人蠟像館推出「未來太空間」馬斯克蠟像將登場. 大紀元. 2024-12-07 [2025-07-12] (中文(繁體)).

參考文獻[編輯]

Belfiore, Michael. Rocketeer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7. ISBN 978-0-06-114902-3.

Jackson, Erik. The PayPal Wars: Battles with eBay, the Media, the Mafia, and the Rest of Planet Earth. Los Angeles: World Ahead Publishing. 2004. ISBN 978-0-9746701-0-2.

Kidder, David; Hoffman, Reid. The Startup Playbook: Secrets of the Fastest Growing Start-Ups from the founding Entrepreneur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2013. ISBN 978-1-4521-0504-8.

Vance, Ashlee. 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New York: HarperCollinsPublishers. 2015. ISBN 978-0-06-230123-9.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語錄上的埃隆·馬斯克語錄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埃隆·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的X(前Twitter)帳戶

埃隆·馬斯克的新浪微博

The Musk Foundation web 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lom Biography at Geniuses Clu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iral Marketing, MBAs and pesky governmen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lon talks at Stanford(8 October 2003)

Statement of Elon Musk at House Space and Aeronautics Subcommittee Hearings on the Future Market for Commercial Space[失效連結](20 April 2005)

TED上的埃隆·馬斯克

伊隆·馬斯克在TED2013大會上訪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榮銜

前任者:傑夫·貝索斯

全球最富有人物2022年

現任

閱論編埃隆·馬斯克公司

Zip2 (1995–1999)

X.com (1999–2000, 之後改名PayPal)

SpaceX (2002年至今)

特斯拉 (2004年至今)

SolarCity (2006年至今)

OpenAI (2015–2018)

Neuralink (2016年至今)

無聊公司(2016年至今)

Twitter(2022–2023)

X公司(2023年至今)

xAI(2023年至今)

組織

政府效率部

美國納粹黨

美國黨

相關事業

蝸牛溪(英語:Snailbrook,_Texas)

阿斯特拉諾瓦學校(英語:Astra Nova School)

德州理工學院(英語:Texa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億萬富翁太空競賽(英語:Billionaire space race)

ElonJet(英語:ElonJet)

Roadster

超迴路列車

鑽洞試驗隧道

收購推特

家族

梅耶·馬斯克 (母親)

賈斯汀·馬斯克 (第一任妻子)

妲露拉·萊莉 (第二任妻子)

格萊姆斯 (前女友)

金巴爾·馬斯克 (弟弟)

托斯卡·馬斯克(英語:Tosca Musk) (妹妹)

林登·里弗(英語:Lyndon Rive) (表弟)

文化媒體

《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英語: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2015年自傳)

《降落到地球上的馬斯克(英語:The Musk Who Fell to Earth)》(《辛普森一家》,2015年)

《飛越莫蒂團(英語:One Crew over the Crewcoo's Morty)》(《瑞克和莫蒂》,2019年)

《重返太空(英語:Return to Space)》(2022年)

爭議

巴西對X的封鎖

住手抗議

特斯拉破壞浪潮

特斯拉下架

特朗普—馬斯克爭執

閱論編 特斯拉公司人物

埃隆·馬斯克(董事長兼CEO)

澤夫·德羅里(英語:Ze'ev Drori)

馬丁·艾伯哈德(創始人,首任CEO)

JB·史特勞貝爾(英語:JB Straubel)

馬克·塔彭寧(創始人,首任CFO)

汽車目前

Model S

Model 3

Model X

Model Y

Cybertruck

Semi

將來

Roadster(2020年─)

Cybercab

停產

Roadster(2008年─2012年)

商業合作

梅賽德斯-奔馳A級E-Cell

梅賽德斯-奔馳B級

Smart electric drive(英語:Smart electric drive)

RAV4 EV Second generation(英語:RAV4 EV#Second generation)

其他產品

Solar Roof

Powerwall

Powerpack

Megapack

特斯拉自動駕駛

Optimus

設施

特斯拉工廠(加利福尼亞州費利蒙)

歐洲分銷中心(英語:Tesla facilities in Tilburg)(荷蘭蒂爾堡)

超級工廠

內華達

紐約

上海

柏林

得克薩斯

超級充電

相關

Solarcity

太空中的Roadster

Robotaxi

事件

2025年拉斯維加斯汽車爆炸案

特斯拉破壞浪潮

特斯拉下架

分類

維基共享

閱論編發展史航天器運載火箭現役

獵鷹9號

Block 5

獵鷹重型

開發中

星艦

研發歷史

退役

獵鷹1號

獵鷹9號

1.0版

1.1版

"全推力版" v1.2

Block 4

取消

獵鷹1e號(英語:Falcon 1e)

獵鷹5號

獵鷹9號空射版(英語:Falcon 9 Air)

測試載具

蚱蜢火箭

退役

蜻蜓號

退役

太空船貨運

天龍號太空船

C106

貨運版天龍號太空船2號

龍XL號飛船

大獵鷹火箭

衛星運輸飛船

燃料運輸飛船

載人

載人版天龍號太空船2號

C201

C206 奮進號

C207 堅韌號

C210 耐力號

C212 自由號

星艦

可重複使用設備

第一級火箭

B1046

B1048

B1050(英語:Falcon 9 booster B1050)

B1056

貨運艙

C106

火箭發動機

梅林

1A

1B

1C

1D

真空

Kestrel

退役

天龍座(英語:Draco (rocket engine family))

SuperDraco

猛禽

任務列表

獵鷹1號

獵鷹9號與獵鷹重型

2020年至2022年

2023年及以後

星鏈

星艦上級測試任務列表

星艦發射任務列表

第一次軌道試飛任務

第二次軌道試飛任務

第三次軌道試飛任務

第四次軌道試飛任務

第五次軌道試飛任務

第六次軌道試飛任務

第七次軌道試飛任務

第八次軌道試飛任務

第九次軌道試飛任務

第十次軌道試飛任務

親愛的月球

發射設施軌道

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

40號發射複合體

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號發射複合體

范登堡空軍基地

4E號發射複合體(英語:Vandenberg AFB Space Launch Complex 4#SLC-4E)

瓜加林環礁

奧莫萊克島(英語:Ronald Reagan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Test Site)†

大氣層

麥克雷格測試場(英語:SpaceX launch facilities#SpaceX Rocket Development and Test Facility, McGregor, Texas)

新墨西哥測試場(英語:SpaceX launch facilities#SpaceX high-altitude test facility, New Mexico)†

SpaceX星港

博卡奇卡

回收設施

GO Navigator

GO Searcher

無人駕駛著陸船

着陸場

1號與2號著陸區

第4着陸場(英語:Vandenberg AFB Space Launch Complex 4#SLC-4W / LZ-4)

合同

商業軌道運輸服務(英語:Commercial Orbit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COTS

商業補給服務

CRS

商業載人計劃

CCP

商業載人綜合能力(英語:Commercial Crew Development#Commercial Crew integrated Capability)

CCiCap

月球商業有效載荷服務(英語:Commercial Lunar Payload Services)

CLPS

月球門戶物流服務(英語:Gateway Logistics Services)

GLS

星艦人類登陸系統

北極星計劃

研究開發項目

可重複使用發射系統技術研發項目

獵鷹9號一級火箭着陸測試(英語:Falcon 9 first-stage landing tests)

紅龍號太空船

取消

火星運輸系統

重要人物

埃隆·馬斯克

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格溫·肖特威爾

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湯姆·穆勒

前推進開發部門首席技術官

†表示任務失敗、載具損毀或場地廢棄

閱論編𝕏( Twitter )X公司客戶端

Twitter服務與應用程序列表

Brizzly(英語:Brizzly)

HOSEbird(英語:HOSEbird)

HootSuite

Twidroid

TweetDeck

Tweetie

Twitterrific

Twhirl(英語:Twhirl)

人物

傑克·多西(創始人、前CEO)

埃隆·馬斯克(現任CEO)

Sarah Personette(現任創意總監)

帕拉格·阿格拉瓦爾(前CEO)

埃文·威廉姆斯(前CEO)

羅伯特·佐利克(前董事)

李飛飛(前董事)

軟體

FlockDB(英語:FlockDB)

Periscope(英語:Periscope (app))

Starling(英語:Starling)

Vine

相關主題

關注人數最多的Twitter帳號

點讚數最多的推文

黑人推特(英語:Black Twitter)

對推特的審查

短篇獎(英語:Shorty Awards)

推特炸彈(英語:Twitter bomb)

推特的用途(英語:Twitter usage)

公眾人物對推特的使用(英語:Use of Twitter by public figures)

比特幣騙局

埃隆·馬斯克收購推特案

推特文件

巴西對X的封鎖

兼併與收購(英語:Lis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y Twitter)

BackType(英語:BackType)

Bluefin Labs(英語:Bluefin Labs)

Dasient(英語:Dasient)

Gnip(英語:Gnip)

Mitro(英語:Mitro)

Namo Media(英語:Namo Media)

Posterous(英語:Posterous)

Summify(英語:Summify)

Trendrr(英語:Trendrr)

TweetDeck

Tweetie

Vine

Whisper Systems(英語:Whisper Systems)

閱論編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1927-1950

查爾斯·林德伯格 (1927)

沃爾特·克萊斯勒 (1928)

歐文·D·揚(英語:Owen D. Young) (1929)

聖雄甘地 (1930)

皮埃爾·賴伐爾 (1931)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1932)

休·塞繆爾·約翰遜 (1933)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1934)

海爾·塞拉西一世 (1935)

華裏絲·辛普森 (1936)

蔣中正 / 宋美齡 (1937)

阿道夫·希特勒 (1938)

約瑟夫·斯大林 (1939)

溫斯頓·丘吉爾 (1940)

富蘭克林·羅斯福 (1941)

約瑟夫·斯大林 (1942)

喬治·馬歇爾 (1943)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1944)

哈里·S·杜魯門 (1945)

詹姆斯·F·伯恩斯 (1946)

喬治·馬歇爾 (1947)

哈里·S·杜魯門 (1948)

溫斯頓·丘吉爾 (1949)

美國戰士 (1950)

1951-1975

穆罕默德·摩薩台 (1951)

伊麗莎白二世 (1952)

康拉德·阿登納 (1953)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1954)

哈洛·科迪斯(英語:Harlow Curtice) (1955)

匈牙利自由鬥士 (1956)

尼基塔·赫魯曉夫 (1957)

夏爾·戴高樂 (1958)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1959)

美國科學家:喬治·比德爾 / 查爾斯·斯塔克·德拉普爾(英語:Charles Stark Draper) / 約翰·恩德斯 / 唐納德·格拉澤 / 喬舒亞·萊德伯格 / 威拉得·利比 / 萊納斯·鮑林 / 愛德華·珀塞爾 / 伊西多·拉比 / 埃米利奧·塞格雷 / 威廉·肖克利 / 愛德華·泰勒 / 查爾斯·湯斯 / 詹姆斯·范艾倫 / 羅伯特·伍德沃德 (1960)

約翰·肯尼迪 (1961)

若望二十三世 (1962)

馬丁·路德·金 (1963)

林登·約翰遜 (1964)

威廉·威斯特摩蘭 (1965)

25歲以下一代 (1966)

林登·約翰遜 (1967)

阿波羅8號宇航員:威廉·安德斯 / 弗蘭克·博爾曼 / 吉姆·洛弗爾 (1968)

美國中產階級 (1969)

維利·勃蘭特 (1970)

理查德·尼克松 (1971)

亨利·基辛格 / 理查德·尼克松 (1972)

約翰·西里卡(英語:John Sirica) (1973)

費薩爾國王 (1974)

美國婦女:蘇珊·布朗米勒 / 凱瑟琳·拜爾利(英語:Kathleen Byerly) / 艾莉森·奇克(英語:Alison Cheek) / 吉爾·克爾·康威(英語:Jill Ker Conway) / 貝蒂·福特 / 艾拉·格拉索(英語:Ella Grasso) / 卡拉·安德森·希爾斯(英語:Carla Anderson Hills) / 芭芭拉·喬丹 / 比利·簡·金 / 蘇茜·夏普(英語:Susie Sharp) / 卡羅·塞頓(英語:Carol Sutton (journalist)) / 艾迪·L·維艾特(英語:Addie L. Wyatt) (1975)

1976-2000

吉米·卡特 (1976)

穆罕默德·薩達特 (1977)

鄧小平 (1978)

霍梅尼 (1979)

羅納德·里根 (1980)

萊赫·瓦文薩 (1981)

個人電腦 (1982)

羅納德·里根 / 尤里·安德羅波夫 (1983)

彼得·尤伯羅斯 (1984)

鄧小平 (1985)

科拉松·阿基諾 (1986)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1987)

瀕危的地球 (1988)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1989)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1990)

泰德·透納 (1991)

比爾·克林頓 (1992)

和平締造者:伊扎克·拉賓 / 納爾遜·曼德拉 / 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 / 亞西爾·阿拉法特 (1993)

若望保祿二世 (1994)

紐特·金里奇 (1995)

何大一 (1996)

安迪·葛洛夫 (1997)

比爾·克林頓 / 肯尼斯·斯塔爾 (1998)

傑夫·貝佐斯 (1999)

喬治·沃克·布什 (2000)

2001-至今

魯迪·朱利安尼 (2001)

吹哨人:辛西亞·庫珀(英語:Cynthia Cooper (accountant)) / 科琳·羅利(英語:Coleen Rowley) / 莎朗·沃特金斯(英語:Sherron Watkins) (2002)

美國士兵 (2003)

喬治·沃克·布什 (2004)

樂善好施的撒瑪利亞人:博諾 / 比爾·蓋茨 / 梅琳達·蓋茨 (2005)

你 (2006)

弗拉基米爾·普京 (2007)

貝拉克·奧巴馬 (2008)

本·伯南克 (2009)

馬克·扎克伯格 (2010)

示威者 (2011)

貝拉克·奧巴馬 (2012)

方濟各 (2013)

伊波拉抗擊者 (2014)

安格拉·默克爾 (2015)

唐納·川普 (2016)

打破沉默者 (2017)

真相守衛者:賈邁勒·卡舒吉 / 瑪麗亞·雷薩 / 瓦龍 / 覺梭烏 / 《首府新聞報(英語:The Capital)》報社 (2018)

格蕾塔·通貝里 (2019)

喬·拜登 / 賀錦麗 (2020)

埃隆·馬斯克 (2021)

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 / 烏克蘭精神 (2022)

泰勒·斯威夫特 (2023)

唐納·川普 (2024)

閱論編全球首富(2024年)

法國 貝爾納·阿爾諾家族(2330億 ━ )

美國 埃隆·馬斯克(1950億 ━ )

美國 傑夫·貝索斯(1940億 ━ )

美國 馬克·扎克伯格(1770億 ▲)

美國 拉里·埃里森(1410億 ▼)

美國 沃倫·巴菲特(1330億 ▼)

美國 比爾·蓋茨(1280億 ▼)

美國 史蒂夫·巴爾默(1210億 ▲)

印度 穆克什·安巴尼(1160億 ━ )

美國 拉里·佩奇(1140億 ▲)

註:每年依美國《富比士》全球富豪榜排行更新前10名單

權威控制資料庫 國際

FAST

ISNI

VIAF

WorldCat

各地

挪威

智利

西班牙

加泰羅尼亞

德國

意大利

以色列

美國

瑞典

拉脫維亞

台灣

日本

捷克

韓國

克羅地亞

荷蘭

波蘭

俄羅斯

學術

CiNii

ORCID

Scopus

藝術家

MusicBrainz

人物

Deutsche Synchronkartei

德意志傳記

其他

CONOR

SNAC

IdRef

相关推荐

秘鲁进过几次世界杯(秘鲁进过几次世界杯冠军)
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

秘鲁进过几次世界杯(秘鲁进过几次世界杯冠军)

🕒 07-14 👁️ 5105
2018世界杯历史赔率,2018世界杯赔表率回顾
365bet娱乐场投注

2018世界杯历史赔率,2018世界杯赔表率回顾

🕒 07-01 👁️ 6176